学校:呼和浩特晓霞聋儿语训中心
联系人:任老师
手机:13644710331
13347128171
网址:www.nmxxtj.com
地址: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
洪兴建材城草库巷
17 年前,一名女婴在人民医院呱呱坠地;出生后10个月,持续一周的高烧永远地剥夺了她聆听的权利,她从此坠入无声世界,成了聋哑孩子。17 年后,她带着对象牙塔的憧憬走进高考考场,最终以高出录取分数线80分的优异成绩考取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,成为太原市2006年度高考中惟一一位考上大学本科的聋哑学生。
8月3日,距开学还有18天,记者走近王玉珏,与这位17岁的聋哑大学生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对话。
乖巧女孩聪明上进,瓜子脸,马尾辫,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,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,王玉珏身着吊带背心、牛仔短裤,青春、阳光又充满活力,如果没人指明,谁会相信眼前这个女孩是聋哑人?
但她真的完全没有听觉,尽管会“说话”,但除母亲和弟弟外,没人能听懂她的语言。所以,采访时记者与她的交流方式很特别:王玉珏一直左手托腮,专注地盯着记者的嘴唇(她能读懂唇语。记者则尽量放慢语速,加大唇齿间的动作幅度,方便她理解。她“听”懂了,就会意地点头,紧接着就会表达她自己的想法,一张嘴“说话”,听起来仿佛无数颗珍珠陆陆续续扔到了玉盘里。这种发音,第一次与她交流的人是听不懂的,所以她的母亲坐在一旁充当翻译。母亲不在时,她就把想说的话写下来,措辞精准,字体娟秀,笔画工整。同样“工整”的还有王玉珏的闺房。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头像素描和静物绘画,还有5张中国历史大事纪年表。母亲说,素描都是她考前练习时画的,常画至深夜。纪年表则是她自学高中历史课程时自己制作的。说这话时,母亲满脸的心疼和骄傲。特别的是,她的墙上居然贴了两张周杰伦的海报,她“说”:“虽然听不到周杰伦的音乐,但喜欢他帅酷有型的样子。
襁褓之中高烧致聋
1989年5月11日,王玉珏出生在长治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。母亲是长治市人民医院的护士,父亲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。小玉珏的出生,给父母的生活增添了无限希望。没想到,小玉珏10个月时得了一场感冒,高烧40℃,持续了一周才好。在母亲的记忆里,那段日子,平常很乖的小玉珏突然变得很磨人,母亲也并没太在意。
3个月后的一天,母亲在小玉珏背后摇拨浪鼓逗她玩儿,发现小玉珏对拨浪鼓的声音没反应,怎么摇她都不回头。母亲又换了一把小铃铛,小玉珏依然无动于衷。母亲心里犯起了嘀咕:“莫非孩子的耳朵有了毛病?”
第二天,母亲就带着小玉珏到医院做检查,被初步诊断为耳聋。母亲不愿相信这是事实,带着小玉珏来到太原检查,结果山医大一院、山医大二院的诊断结果也是如此,而且医生告诉她,孩子对声音没有丝毫感觉,几乎没有治愈的办法。母亲还不死心,带着小玉珏又来到北京同仁医院、协和医院检查。检查结果照旧!小玉珏聋了!母亲伤心欲绝,一想到孩子从此将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,“想死的心都有!”
叫“妈妈”学了3个月
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母亲并没有被击垮,她一边积极为小玉珏治疗,一边多方打听聋哑儿童的教育方法。当得知北京有聋哑儿童语言训练的机构时,她专门去参观学习。
坚强母亲自己训练宝贝女儿
由于长治没有聋儿语训机构,母亲决定自己对小玉珏实行语训。此时,小玉珏已经两岁多了,母亲却从没听到过她叫“妈妈”,于是从训练她叫“妈妈”开始。刚开始时,小玉珏并不明白母亲在干什么。母亲与她面对面坐下,一再重复“妈妈”这个词儿,希望她能模仿自己的口型发音。但小玉珏听不到,她看着妈妈一副着急的样子,却始终不明白妈妈到底要她做什么。情急之下,母亲拉着小玉珏的手摸自己的喉咙,感受说话时喉咙的震颤,又与小玉珏一同坐到镜子前,让小玉珏观看镜子里自己的口型变化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终于有一天,小玉珏开口说话了,小嘴蠕动着,发出了一声含混不清的“妈妈”。尽管发音不标准,母亲已欣喜若狂。3个月后,母亲第一次听到小玉珏清脆地喊了声“妈妈”。这一天来得太不容易了,母亲热泪盈眶。
为了女儿毅然调工作搬家
教会了“妈妈”,母亲又开始教小玉珏叫“爸爸”,但这两个词发音的口型太相似了,小玉珏学会了“爸爸”,忘记了“妈妈”,学会了“妈妈”,又忘记了“爸爸”。直到半年后,小玉珏才能准确区别这两个词。从此,母亲就开始全面训练小玉珏的说话能力,看到什么教什么。可是,母亲的训练水平毕竟不是专业的,小玉珏说单个词的能力不错,但连起来说整句的能力却很差。为给小玉珏找到更好的语训环境,母亲得知全省只有太原市有聋儿语训班时,她毅然把工作调动到太原。在太原市聋儿语训班的两年里,小玉珏的会话能力和读唇语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转到聋哑学校才远离了孤单
为让小玉珏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母亲把小玉珏送到了太原市国师街小学读书,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义务教育。怕小玉珏跟不上正常孩子的学习步伐,上课前母亲先在家里辅导她当日要学的课程;上课时,小玉珏坐在第一排,认真看老师的嘴型听课。两年下来,小玉珏在班里一直保持中等偏上的学习成绩。然而,小玉珏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。一下课,同学们像小鸟一样纷纷飞到操场去玩,可自己听不到声音,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玩什么,小朋友们也嫌和她交流有困难,都不主动邀请她玩。小玉珏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自卑和不平等,终日郁郁寡欢。
有一天,父亲去学校接小玉珏,发现她孤零零地坐在小树旁,其他同学却在一起开心地跳皮筋。回到家后,父亲坚决要把小玉珏送到聋哑学校。他认为,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,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前提。在聋哑学校的校园里,聋哑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嬉戏玩耍,小玉珏很快被感染,并融入到聋哑孩子的圈子里,露出久违的笑脸。
天赋加上汗水实现大学梦想
来到聋哑学校后,由于有正常小学的学习功底,加上她聪明好学,小玉珏功课遥遥领先,年年是三好学生。
美术作品频繁获奖
她的美术成绩也是全校最好的。1997年,在中日国际少儿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中,小玉珏的书法作品荣获优秀奖;2001年,在全国小百花杯少儿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中,小玉珏获得少儿组书法三等奖;2002年,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,小玉珏获得美术类三等奖;同年,在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,小玉珏的作品获得了科幻绘画作品二等奖。
六年级时,学校里一位比她高四届的大哥哥考上了长春大学特教学院,这是全国最好的特教学院,是所有聋哑孩子梦寐以求的求学殿堂。小玉珏暗下决心,自己也一定要到那里去读书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勤奋好学实现梦想
听说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招美术特长生时,在头像素描方面要求很高。小玉珏本来是学画静物的,但为了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,她找了一个老师专攻头像素描,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。很多时候,小玉珏看不懂老师的唇语,只能等同学们都走了,她再上前向老师请教。为此,她总是花两倍的时间用来领悟老师的意思。
聋哑学校没有开设历史课程,但长春大学招生时会考历史。小玉珏就在家里自学。她常常学习到深夜,并将历史大事做成纪年表贴在墙上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今年4月,在妈妈的陪伴下,王玉珏来到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考试,以高出录取分数线8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通过。7月,她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,成为今年太原市惟一一位聋哑本科大学生。